本报讯(记者韩小蕙)丁丑年岁末,有两个长篇小说座谈会先后在北京召开,引起了文坛和知识界的瞩目:一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“小说连续广播”节目举办的《抉择》(张平著)听众座谈会,二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等4家单位召开的《北方城郭》(柳建伟著)研讨会。
两部长篇都是有关反腐倡廉的现实主义题材,且都具有一定深度和力度,以较高的艺术水平,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时代精神。《抉择》去年8月出版后,短短4个月里已经印刷了4次;小说未播完,就已收到听众来信逾600件,对作家、作品、演播者张家声以及电台均给予了高度评价。《北方城郭》出版短短几个月,也已经得到评论界和新闻界的关注,并获好评。
为什么会是这样?除了小说本身写得扎实和社会需要等方面的原因外,还有文学思潮健康发展的因素。
我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10余年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失度模仿和借鉴后,从1996年起,开始重新回归现实主义,创作出了《大厂》、《车间》、《年前年后》等一大批中短篇现实题材作品,这些作品“面对正在运行的现实生活,尖锐而真实地揭示了以经济问题为核心的社会矛盾,注重当下的生存景况和摆脱困境的奋斗,提出了某些令人警策的社会问题”(雷达语),不仅弥补了文学总格局的某种缺憾,满足了读者的某种热切的期待,也使文学界表现出螺旋上升层面的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新认同,这股思潮被著名评论家雷达及时地概括为“现实主义冲击波”。这个“冲击”所波及的影响巨大,不仅吸引了读者的目光,也对作家们的创作产生了大的影响,特别是对长篇小说而言。此前的一大段时间里,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长期徘徊在历史题材、战争题材等领域,有意回避现实,据说是因为“现实题材不好写”,“容易出问题”等等。“现实主义冲击波”砥砺长篇作者们勇于面对大量新鲜的矛盾,对生活进行崭新的思考;又欣逢江泽民总书记抓“三大件”的指示传达下来以后,文坛各级领导为作家们创造了优越的写作条件,遂使不少人鼓起勇气,开始进军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。
现在,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写作,这批长篇已陆续出版,且形成了喜人的阵势。各个出版社都有比较硬的“拳头作品”,受到关注和好评,除本文开头列举的两部之外,还有《人间正道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,周梅森著)、《缱绻与绝决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,赵德发著)、《我是太阳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,邓一光著)、《窑地》(作家出版社,张涛著)、《呼吸明天》(中国青年出版社,曾哲著)、《红处方》(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,毕淑敏著)等等。一批出版社和有关单位着意组织的现实题材的长篇丛书,也已陆续出版,获得好评的有总政文化部推出的“军旅长篇小说新作丛书”,部队知名作家王中才、庞天舒、简嘉、大鹰、黄国荣、刘增新、阎欣宁等,都有描写当下社会生活的新作参与其中。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组织的“新支点丛书”一套5本,作者由关仁山、谈歌、刘醒龙等实力派作家组成,作品都是1997年新创作的,也已经于春节前出版。